在向四個現代化進軍中,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同志,都有必要牢固地樹立這樣一個戰略思想:實現工業現代化,必須充分發揮現有企業的作用;現有企業,是我們實現現代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是向四化進軍的主要基地。
近三十年來,我國建立起一個布局比較合理、物質基礎相當雄厚、包括幾十萬個工礦企業在內的工業體系。這幾十萬個企業雖然大部分設備比較落后,但其中仍然有很多是比較先進的,有一些甚至是十分先進的。與此同時,我國產業工人也由解放前的幾百萬人增加到幾千萬人,而且鍛煉出一支具有相當豐富經驗的干部隊伍和工程技術人員隊伍。我們有了自己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這在我國工業發展史上是極其輝煌的一頁。如果看不到這一點,看不到我們的基礎,而妄自菲薄,覺得自己這也不是,那也不行,甚至拋開現有企業,希圖從外邊買進一個現代化來,那就要犯絕大的錯誤。
依靠現有企業搞四化,不是我們主觀上愿意不愿意的問題,而是非此不可,別無他途。我們共產黨人辦事情,想問題,只能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想搞四化,又要拋開現有企業這個基地,就猶如抓住自己的頭發要離開地球一樣。當然,依靠現有企業,并不排除從國外引進一些必要的先進技術設備,用以提高我國自力更生、實現四化的能力。但是引進技術設備所需的資金哪里來?所需的管理干部、技術人員、熟練工人哪里來?仍然要靠現有企業這個主要基地。要前進,就要有出發點和立足點,我們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就是現有企業。
現在,少數同志存在著一種心理,就是等。等什么?等國家撥給投資,等引進成套設備,等上級拿出實現四化的具體辦法。大好時光,往往就這樣被白白“等”掉了。道理很清楚,四化既買不來,更等不來,只能靠我國人民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干出來。各部門、各地區、各企業的領導干部,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從現有企業這個基地出發如何前進,不能干什么都等待上邊拿出具體辦法。每個同志都應該利用自己掌握的主客觀條件,想方設法,敢想敢干,奮發有為,大顯身手。
以現有企業為主要基地向四化進軍,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例如,如果燃料動力能夠充分供應,保證現有設備都開動起來,目前的工業生產就可以大大提高增長速度。但是,在一些工廠里,燃料動力的浪費現象,卻達到使人吃驚的程度。我們能量的利用效率,平均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據初步估算,如果我們工業企業的電力消耗指標,都降到歷史最好水平,每年節約的電力,就相當于全年發電量的百分之十以上;如果都能降到國內先進水平——更不要說降到國外的先進水平了,那么,我們電力緊張的狀況就可以大大緩和。在其他經濟領域里,也存在類似現象。當然,潛力并不等于現實。不過,它卻有力地說明,現有企業的潛力是很大的,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一個想為四化獻身的人,憑著現有企業這個“舞臺”,是可以導演出許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活劇來的。
我國現有工業企業,從目前的經濟效果來看,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產品對路、質量好、消耗低、盈利多的企業。第二類企業,是產品對路,但由于客觀或者主觀的種種原因,有的生產不正常,有的質量低、品種少,有的消耗大、成本高、利潤少甚至有虧損。這類企業在目前占大多數,經過努力,國家再給以必要的幫助,是可以很快趕上第一類企業的。我們搞四化,主要是依靠上述兩類企業。現在的突出問題,是原料、材料和燃料、動力供應不足,生產能力不能充分發揮。第三類是產品沒有銷路,而且質量低劣、消耗很高、長期虧損的企業。這類企業中有很多是“電老虎”、“煤老虎”、“油老虎”,天天吃掉很多本來供不應求的電、煤、油,但是收不抵支,對國家和人民沒有多少貢獻,卻長期要國家財政補貼。對這一類企業,要分別不同情況,采取果斷措施,進行調整和整頓。
要使現有企業在向四化進軍中充分發揮作用,必須進一步貫徹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生產和節約并重”的原則,一手抓增產,一手抓節約。要解決燃料、動力不足問題,一方面電力工業要抓好現有發電、供電設備的填平補齊和成龍配套工作,采取各種措施提高發電量;另一方面,也是目前最主要的,是解決一些工廠、特別是中小型工廠由于技術落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燃料、動力消耗過多的問題。我國的中小型鋼鐵廠,全國平均每噸鋼的耗電量,比技術先進的國家高兩三倍,比國內先進企業也高一兩倍。改善這類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它們的技術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是解決燃料、動力供不應求的一個重要途徑。各個企業要力爭在短期內使原材料消耗指標,降低到歷史最好水平。目前,我國機械行業的鋼材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有的只達到百分之二、三十;木材利用率全國平均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這就是說,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鋼材,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木材未能物盡其用。一噸鋼材從礦石到煉鐵、煉鋼、軋材要花多大的成本?一立方米木材從育苗到采伐要用多少人勞動?白白浪費掉多么使人心痛!有的地方,甚至還有將又粗又直的云杉元木當作燃料燒掉的。這種嚴重浪費的行為,可以說是“吃祖宗的飯,造子孫的孽”,必須堅決地制止。
一定要把質量、品種搞上去。質量不好是最大的浪費。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著很重要的地位,當前要把發展的重點放到搞好質量、品種上來,努力適應國民經濟各部門的需要。輕紡工業要充分利用老廠,適當改建、擴建,改善經營管理,挖掘潛力,在增產的同時,要加快產品的質量升級和品種換代,創造一批輕工、紡織、電子等高檔、優質、名牌產品,補上一批缺門產品,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增強出口競爭能力。
一定要講求經濟效果。有些同志思想上還有一種糊涂觀念,就是認為一個企業只要能完成生產任務就算不錯了。這種觀念是多年形成的,現在必須轉變。一個企業不僅要完成國家生產計劃,還必須十分重視為國家提供積累,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要給國家賺錢,多為國家創造物質財富。正當的盈利越大,對社會貢獻越大。企業要產量多、質量好、效率高、成本低,要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果。一個企業發生虧損,它的收入抵償不了消耗,不但不能擴大再生產,連簡單再生產也維持不了,這就是吃社會主義,拖四個現代化的后腿。工廠是生產單位,是經濟組織。一個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創造出來的價值,還不如它消耗浪費的東西多,對社會來說,這到底是生產呢,還是浪費呢?這樣的企業如果不整頓,不改進,那還有什么存在的價值呢?沒有它,不是更好一些嗎?
充分發揮現有企業的作用,一定要領導干部親自動手,依靠廣大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依靠廣大職工,廣泛深入地開展增產節約運動。要教育職工發揚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光榮傳統,反對鋪張浪費、大手大腳、揮霍國家財產的惡習。每一個領導干部都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不浪費和揮霍國家的資金,那怕是一分錢,也要用到對社會主義建設有用的地方。領導干部一定要帶好頭,堅持樹立好風尚。不如此,一切都是空話。要發動職工大搞挖潛、革新、改造,用五十年代的設備,生產出具有七十年代水平的優質產品。今年以來,很多企業在提高質量、增加品種、降低消耗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上海市紡織局大打質量進攻戰,一季度試制成功四千多種新的花色品種,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試制出一批出口新產品。當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企業里發揚經濟民主,讓廣大職工對經濟工作中一切不合理的現象,敢于想問題,敢于提意見,敢于批評,敢于同不良傾向作斗爭。有的企業為什么產品長期成本高,質量差,沒有銷路,大量積壓在倉庫里呢?有的企業為什么產品總是老樣子,群眾不歡迎,還是照常生產呢?有的企業為什么設備增加了,條件改善了,勞動生產率反而下降了呢?有的企業為什么主要經濟指標到現在還沒有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呢?有的部門、地區經濟領導機關的同志,為什么對此視而不見,聽之任之呢?所有的職工,所有的共產黨員,所有的共青團員,都有權提出這樣的質問和意見。對于那些長期不能解決的重大問題,所有職工,特別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有權向上級組織直至向中央如實反映。總之,對于這些問題,一切企業的黨組織和領導干部都要發動群眾,揭露矛盾,抓住關鍵,獻計獻策,認真加以解決。
向四化進軍的長征途中,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不是沒有困難的。但是,天大的困難也難不倒掌握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中國人民。我們解決困難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依靠群眾,團結起來,同心協力,千方百計戰勝困難。什么叫千方百計呢?毛澤東同志說:“千方者,就是九百九十九方加一方,百計者,就是九十九計加一計”。只要我們把幾千萬職工群眾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人人動腦筋,個個想辦法,群策群力,還有什么樣的艱難險阻不能跨越呢?我們相信,工業戰線百花爭艷的春天,即將到來。
(選自1979年5月10日《人民日報》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