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免费在线观-国产美女精品视频免费播放软件-国产日韩欧美精品一区-www.国产福利|www.xfjewelry.com

華國鋒紀念網 > 歷史文獻

人民日報社論: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

1976-12-23來源:人民日報編輯:

 

人民日報編者按:這是一篇五年以前寫的卻被“四人幫”扼殺了的社論。

事情是這樣的:一九七一年八、九月間,根據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指示,國務院召開了一次全國農業機械化會議。這次會議是開得好的。這篇社論就是根據會議精神寫的,并由當時主持會議的華國鋒同志審查定稿。但是“四人幫”的姚文元卻大唱反調,不經任何調查研究,武斷地說什么:“一九八○年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能夠做到嗎?我看做不到,現在不要發這篇社論。”他利用竊取的宣傳大權,把這篇重要社論扼殺了。

姚文元蠻橫地扣壓這篇社論,充分證明他反對毛主席提出的我們黨在農業問題上的根本路線,反對毛主席關于一九八○年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偉大號召。他的矛頭首先是對著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的。同時,也對著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華國鋒同志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四人幫”同劉少奇、林彪一樣,是破壞農業機械化的罪魁禍首。

華國鋒同志在去年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上,強調要保證在一九八○年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這一偉大任務。農業機械化是建設大寨縣的一個重要方面。把農業學大寨和農業機械化緊密結合起來,就能更快地改變農業面貌。現在我們把這篇社論全文發表出來,希望引起大家對這個問題的重視,同時作為對“四人幫”破壞農業機械化罪行的控訴。粉碎了“四人幫”,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能夠得到更好的貫徹執行。我國工業支援農業的條件,現在比過去好多了。農村中又有了一大批搞機械化的先進典型,我們的經驗更豐富了。一九八○年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大有希望。我們要鼓足干勁,用革命加拚命的精神,把“四人幫”干擾破壞所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毛主席關于農業機械化的偉大號召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實現。


在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指引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發展,一個農業機械化的新高潮正在蓬勃興起。這場革命的群眾運動,必將以更大的規模在全國展開。它有著極其偉大的意義。對此,我們的同志要有充分的認識,使自己的思想跟上形勢,當好革命的促進派,加速農業機械化的步伐。

偉大領袖毛主席歷來十分重視農業機械化問題。一九五五年,毛主席在《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報告中深刻地指出:“我們現在不但正在進行關于社會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進行技術方面的由手工業生產到大規模現代化機器生產的革命,而這兩種革命是結合在一起的。在農業方面,在我國的條件下(在資本主義國家內是使農業資本主義化),則必須先有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機器。”毛主席親自主持召開的黨的八屆十中全會又明確指出,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我們黨在農業問題上的根本路線是:第一步實現農業集體化,第二步在農業集體化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的機械化和電氣化。一九五九年,農村人民公社化以后,毛主席又及時發出了“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的綱領性指示。毛主席關于農業合作化和機械化的一系列指示,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辯證關系的理論,揭示了社會主義農業發展的普遍規律,指明了農業機械化是我們黨在農村堅持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的根本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合作化是機械化的必要前提,機械化是在合作化基礎上,繼續進行社會主義的農業改造的又一次偉大革命。

實現農業機械化,無產階級專政的基礎工農聯盟才能進一步鞏固起來。我們的工農聯盟,已經經過了兩個階段:第一是建立在土改的基礎上;第二是建立在合作化的基礎上。現在,我們的工農聯盟要進到建立在機械化的基礎上。單有合作化、人民公社化,沒有機械化,工農聯盟是不能鞏固的。有了機械化,農業才能不斷擴大再生產,充分顯示集體經濟的優越性。這大大有利于對農民進行社會主義教育,進一步破除小農經濟私有觀念的殘余,堵塞資本主義自發勢力產生的孔道,鞏固和發展農村社會主義陣地,更好地實現工人階級對農民的領導。

實現農業機械化,對于促進我國社會經濟面貌全部改觀有深遠意義。農業主要靠手工操作,生產的發展是有一定限度的。廣大農村普遍使用了機器,會有比現在高得多的勞動生產率,大規模地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農業就能為工業提供更多的勞動力、更豐富的原料、更廣闊的市場,促進工業和其它經濟部門更迅速地發展。正如列寧所說的那樣,使工業和農業接近并且統一起來,為逐步消滅工農差別和城鄉差別創造物質條件。

實現農業機械化,是落實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偉大戰略方針的重大措施。農業生產發展了,有了充足的糧食、棉花、布匹,廣大農村有了先進的技術裝備,有了一支巨大的技術隊伍,增強了抗災能力,我們戰勝外來侵略和自然災害就有了更可靠的保證。

有的同志對農業機械化的重大意義認識不足,認為集體化是方向、路線問題,機械化不過是個技術問題。這是錯誤的。農業機械化和農業集體化一樣,是關系到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工農聯盟,加強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的大問題。在農業集體化基礎上搞不搞農業機械化,是緊跟不緊跟毛主席的偉大戰略部署,執行不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大問題。我們必須十分重視,七分不行,八分不行,九分不行,九分半也不行。

我國農業走什么道路,要不要農業機械化和怎樣實現農業機械化,兩條路線的斗爭是十分激烈的。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對抗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先是鼓吹“先機械化,后合作化”的反革命謬論,破壞合作化運動;合作化、人民公社化以后,他們又大叫中國“人多地少,不用機械化”,“精耕細作,不能機械化”。當廣大群眾掀起轟轟烈烈的農具改革高潮,向機械化進軍的時候,他們又從極右跳到極“左”,叫嚷農具改革要“一天革幾個命”。他們還大殺大砍農機工業和地方工業,推行“條條專政”和“高度壟斷”,破壞農業機械化。由于劉少奇一伙的干擾、破壞,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農業機械化搞得不大好。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批判了劉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義路線,毛主席關于農業機械化的一系列指示更加深入人心,農業機械化事業,出現了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五年超過了十年。

十年徘徊,五年發展的事實,深刻地教育我們,要把農業機械化搞上去,最重要的是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開展革命大批判,肅清反革命的修正主義路線的余毒,堅定地走我國自己的農業機械化道路。以階級斗爭為綱,用無產階級政治統帥機械化。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依靠群眾,自力更生。既搞機械化,也搞半機械化。堅持農業機械制造以地方為主,農業機械產品以中小型為主,農業機械購買以集體經濟為主。適應農業“八字憲法”和高產穩產要求,促進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農業。這是一條同資本主義、修正主義搞農業機械化截然不同的道路,是符合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要求的道路,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毛主席號召我們,從一九五五年算起,“用二十五年時間,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一九六六年二月,關于農業機械化問題的一封信)。堅持走我國自己農業機械化的道路,實現毛主席的偉大號召,關鍵在于各地黨委的領導同志,要把路線搞對頭,把干勁鼓足,把方法搞正確。

重要的問題在善于學習。我們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武裝頭腦,徹底擺脫小生產習慣勢力的影響,克服“早化晚化,關系不大”的錯誤思想,樹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農業的雄心壯志,抓好農業機械化。

要大造革命輿論,大搞群眾運動。繼續批判貪大求洋、坐等條件、依賴外援等錯誤思想和錯誤傾向。發揚“書記動手,全黨辦社”的精神,調動各方面的力量,把事情辦得熱氣騰騰。

要認真學習先進典型的經驗,抓好本地區的典型。山西大寨大隊,湖北劉集公社,河北遵化縣的經驗,生動地說明了,只要我們堅定地沿著毛主席所指引的道路前進,農業機械化就會開創出鼓舞人心的新局面。各省、地、縣的領導同志,要聯系這些地方的經驗,考慮自己是不是真想農業機械化,而且想得很厲害。如果真想,而且想得很厲害,就應該象他們那樣,以高度的覺悟和干勁去辦農業機械化。他們辦到的,其它地方為什么辦不到呢?我們相信,只要努力是一定可以辦到的,甚至辦得更好些。各級黨委要加強調查研究,總結自己的典型經驗,用典型教育群眾,推動面上的工作。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有各種不同的自然條件,多種多樣的農作物。各級領導要因地制宜,全面規劃,統籌安排,自下而上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分期分批實現農業機械化的規劃。要從省、地、縣到公社,建立強有力的管理機構,做好農業機械的制造、維修、供應、使用管理、科學研究和技術力量的培訓等方面的工作。要建立一支又紅又專的農業機械化隊伍。要落實黨的團結、教育、改造知識分子的政策,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人員的作用。

農業機械化牽涉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工業和各行各業都必須堅決地把自己的工作轉移到以農業為基礎的軌道上來,大力支援農業,要特別加快發展地方小鋼鐵,多為農業機械化提供一些鋼材,促進農業機械化迅速發展。地方工業一定要明確發展方向,千方百計為農業技術改造服務。

農業機械化的任務是艱巨的,時間是緊迫的。我們有毛主席和黨中央的英明領導,有廣大群眾實現農業機械化的極大革命積極性。“農業學大寨”群眾運動深入發展,農業連續九年豐收,農村集體經濟鞏固,機械化有一定基礎。工業支援農業的能力更加強大。我們滿懷必勝的信心。全黨的同志們,工人、貧下中農、革命知識分子同志們,生產建設兵團的指戰員們,國營農場的職工同志們,“五?七”干校的同志們,讓我們抓緊今后不到十年的時間,為完成在我國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偉大歷史任務而奮斗!

(摘自:1976年12月23日《人民日報》第一版)